top of page

別讓生活的巨輪碾壓你—打破習慣的假象,活出真正的自己

作家相片: Seva TajdeepSeva Tajdeep

已更新:2月10日

 “最危險的事情,不是人生突然崩塌,而是我們每天過著自己不想要的生活,卻毫無察覺。”

—約翰·羅克斐勒(John D. Rockefeller)




當習慣變成無形的枷鎖


有一個寓言故事是這樣的:從前有一頭年輕的大象,被鐵鍊綁住,牠奮力掙扎,卻始終無法掙脫,日復一日,牠逐漸放棄了掙扎。多年後,即便鐵鍊已經換成一根細繩,牠依然選擇站在原地,因為牠「習慣了」無法逃脫的命運。這個故事是否讓你想到自己?我們生活中,許多「無形的細繩」其實是由習慣、社會期待、工作節奏、甚至手機上的短影音所編織而成。我們被一種模式推著走,直到有一天,發現自己早已失去選擇權。




你是否被生活的「習慣輪迴」困住?這裡有幾個問題小檢測,可以幫助你覺察自己是否已經被習慣綁住:


  •  你是否經常覺得日子過得「很忙」,但回頭卻發現自己沒真正進步? 

  • 你是否每天做著相同的事情,只因為「應該這麼做」,而不是「想要這麼做」?

  •  你是否覺得「這樣的生活也還可以」,但內心總有一種隱隱的不滿足? 

  • 你是否有夢想,但總覺得「等有空再做」,而這個「有空」從來沒有真正到來?



如果你點頭了,那麼這篇文章,就是給你的。






上週公司進行教育訓練,請來一位幫許多大企業上課的人生教練講師,內容基礎建構在這本不陌生但從沒真正唸過的書 <與成功有約> ,作者史蒂芬·柯維 (Stephen R. Covey)提到一個可能你也聽過的概念 - 時間矩陣 the time matrix




我們的時間是怎麼被偷走的?學會準確排列優先順須比你想像的還重要


時間管理矩陣,幫助人們區分生活中哪些事情真的重要,哪些只是讓你「感覺」在忙,卻沒有真正的價值。現在不仿拿起紙筆,畫出四宮格,實際的思考填寫下來!




時間可以分為四種:

象限1:  重要 & 緊急  - 危機處理、緊急任務 

象限2: 重要 & 不緊急 - 長期規劃、學習成長

象限3: 不重要 & 緊急 - 分心干擾

象限4: 不重要 & 不緊急 - 浪費空虛



你覺得以上哪個最重要?你平常的時間又是被哪個佔據呢?




大多數人,總是被 象限 1(緊急 & 重要) 追著跑,例如工作上的任務、時效性事件、家庭突發狀況。導致沒有時間思考象限 2(重要 & 不緊急) 的事情,而這些正是改變人生的關鍵,比如學習、身心靈成長、創造力、夢想、興趣培養、關係維護經營、準備工作等。

還有很多人,把時間浪費在象限 3(緊急但不重要),比如無休止的訊息回應、他人的請求、沒必要的應酬,或者象限 4(不緊急也不重要),比如報復性耍廢、不斷刷手機、沉迷短影音,覺得自己「沒時間」,但其實只是時間都被無形地消耗了。



如何突破無意識的生活模式?

嘗試以下3 個行動練習吧!



1. 破除「自動駕駛模式」— 覺察紀錄你一天有多少時間是無意識運行的?



 • 是否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滑手機? 

• 是否每天一樣的時間打開 YouTube,無意識地瀏覽? 

• 是否每天吃著相同的食物,做著相同的事,卻沒有問過自己:「我真的想要這樣嗎?」 

練習: 

  1. 每天問自己:「我現在做的事情,是我真正想做的嗎?還是只是習慣?」 記錄 3 個「無意識習慣」,並思考是否可以調整。 

  2. 從事冥想或適合自己的冥想性活動(園藝照顧植物也是/閱讀)




“活著的最大危險,不是失敗,而是麻木。”

— 法國詩人保羅·瓦勒里(Paul Valéry)




2. 為「象限 2」創造出空間,刻意安排時間去執行那些讓我們成長的關鍵事情,比如健身運動、學習新技能、發展個人興趣、創造力練習、真正的滋養放鬆(非耍廢)。這些事情,往往被象限 1(緊急事件)和象限 3(別人的雜事)擠壓掉。 


練習: 

每天預留 30 分鐘,專門投入在一件象限 2 的事情上(例如:寫作、學習、健身、冥想、培養興趣、策劃個人事業)。 把它當作 “無法妥協的約定” 就像開會、吃飯一樣重要,這 30 分鐘不受干擾。

如果我們不替象限 2 找時間,象限 1 的壓力終將吞噬你的一切。




3. 反向思考:今天如果是你人生的最後一天,你還會這樣過嗎?

有一句話說得很好: “我們總認為還有很多時間,所以不願做改變。” 如果我們今天知道,這是人生最後一天,會不會還是: • 一整天都在刷短影音? • 接受那些自己根本不想去的邀約? • 忙著迎合別人的期待,而不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? 


練習: 每天睡前,問自己 3 個問題:

 1. 今天的時間有沒有花在我真正重視的事情上? 

2. 今天的行動,讓我朝向更理想的生活前進了嗎? 

3. 如果明天是最後一天,我還想這樣過嗎?




這個練習目的不是要讓我們焦慮,而是讓自己更清楚:我的每一天,都是在創造我的未來,而不是 “等待未來發生”。




我有著很深刻的教訓,曾經醒著的時間都在處理象限1,再報復性投入象限4,想著等有空再去象限2,結果永遠沒有有空的一天,造成我在象限1&4不斷交替折返跑,形成“絕對死水循環”,那是場夢魘。所以不再等 “有空” 再做夢想,而是現在開始每日每週小步前進, 不再讓 “不緊急” 的事情被遺忘,而是每天預留空間,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



我也正在初學者練習的路上,現在,就把生活的方向盤握回自己手上。要知道生活的壓力不會停止,社群媒體的誘惑不會減少,別人的期待也不會消失。但我們可以選擇: 不再讓習慣決定自己的人生,而是主動選擇自己的時間如何運作




突破慣性模式靠覺察,覺察能力需要每日練習培養,在於有勇氣誠實面對你逃避的地方,而我嘗試過最棒的方法之一就是直接去到潛意識挖,用身體、用冥想、用直覺繪畫... 本月有場工作坊,或許你會有興趣







 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